最新动态

青少年拓展训练营中的理论应用

2021-01-07 18:14:38 趣玩客 54

    近些日子,由于工作关系,我有机会阅读很多关于营地教育、户外拓展训练教育产品以及行业方面的资讯。阅读之后给我最大的感触是,目前国内所涉及的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,更多的内容是停留在活动策划和活动带领的层面。至于课程中,所安排的体验活动是如何实现教育的功能、如何体现出在开展体验活动的前、中、后过程中让学员产生了学习等等,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就比较少。而这部分内容,洽洽是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的根本,活动通常只是实现教育的形式或者工具。

图片关键词图片关键词

    带着这样的疑问,我有机会参加了T老师体验式学习引导师A阶段课程,课程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,有两个很重要的理论,一个是团队发展结构模型,另一个是团队发展阶段理论。团队发展结构模型中提到,当我们在带领一个群体或团体时,必须要考虑任务的达成、个人发展以及团队构建的三个方面。而且,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,如:任务达成所指的是更多关注对事情的完成,工作流程的厘清等;个人发展更多是照顾个人在团队中的价值、是否被尊重、认同以及个人对团队的贡献与能力的成长等;团队构建指的是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以及关照团队整体氛围等。又结合团队发展阶段理论,这三个方面,在团队发展的不同阶段,我们所关注的重点应是不同的。形成期时,关注任务达成要多一点;风暴期时,关注个人发展要多一点;规范期时,关注团队构建多一点;绩效期时,又关注任务达成更多一点。

图片关键词


    以设计一个“关于培养孩子生活技能”为主题的课程,来说明这三个方面的应用。我们在培养孩子生活技能的课程里,其中在任务达成的部分,需要考虑安排什么样的活动、什么样的体验才能帮助孩子习得所谓的生活技能;在个人发展的部分,孩子要完成所安排的活动,他们个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;在团队构建部分,团队拓展训练需要什么样的氛围、彼此如何分工、需要什么样的支持等等?


   再具体一点,拿经常在青少年营地课程中出现的“野炊”活动来说。孩子要完成野炊这件事情,在个人发展层面上,他们需要学会对食材的认识、对火的理解,对刀、锅等工具的使用这些基本技能。另外,在任务达成方面他们需要了解野炊是什么?野炊要做成什么样子?在团队构建方面,野炊这件事情很可能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,所以他们需要学会跟他人合作、如何分工、如何与他人合作等等。所以,在设计“培养生活技能”这样的课程里,我们不应该仅仅只注重“野炊”这个活动的带领与策划,还需要依据团队发展的三方面来设计和安排。这些理论为我们设计课程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与逻辑。

图片关键词

另外在拓展课程的过程中,作为引导者要注意,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,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所应用到的“三个方面”理论也是不同的,结合团队发展的四个阶段来看:在形成期,我们需要去帮助孩子厘清清任务是什么?比如帮助孩子要理解“野炊”这件事情、火是从哪里来的?食材是怎么来的?野炊的流程是什么,野炊过程中刀、锅铲、锅,火如何使用等等。在形成期的后半阶段,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孩子们一起做事情的时候会出现一些挣抢,手忙脚乱的情况;还有可能会看到一些孩子在玩,还有一些孩子在做事情,甚至小组之间会有一些冲突。。。。。。这个时候团队很有可能进入了风暴期。当孩子们之间出现矛盾、冲突时,作为引导者在带领的时候,可能要去观察他们个人是否被尊重、是否被认同,是否被接受等。当孩子们有了一定的磨合之后,他们很可能会进入规范期。例如“野炊”过程中,会出现有人负责洗菜、有人负责切菜、有人负责炒菜、有人负责洗碗等行为,大家各司其职,各自分工来一起完成这件事情。这个时候引导者要注意,在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、与人互动的方式等,帮助孩子们建构彼此间的关系,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。因此引导者在带领课程时,应依据团队拓展训练不同发展阶段所呈现的特征,来来关注团队的不同方面。

   所以,结合上面谈到的内容可知,青少年营地课程不应该仅仅只是停留在活动的层面,还需要依据团队拓展训练发展的三个方面和四个阶段理论来设计、安排课程或活动,充分挖掘活动背后的教育价值和意义。

首页
活动
新闻
联系